第二百四十章 万里直道,琉球内附!
第二百四十章 万里直道,琉球内附! (第2/2页)很快。
玉熙宫给予了御批。
吏、户、礼、兵、刑五部之事全部照准,唯独工部,给予了朱批,打了回去。
“圣谕:五千里太短,两万里为宜。”朱衡从命如流,将新年计划再次修改后,亲自携文到了内阁,把奏疏拍到了高拱桌案上。
我,工部,打钱!
一万万两银子你嫌多,我这就要两万万两银子。
高拱脸色铁青,立刻动身去玉熙宫。
张居正四人只能跟上,不是为两万里直道的事,是为了别的。
琉球国,请求内附!
琉球王国。
位于大明朝澎湖岛和倭国九州岛之间,蜿蜒两千里。
从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明朝,宣布禁海后,琉球王国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
洪武五年,琉球诸国正式递交国书,成为大明朝的藩属国。
宣德四年,琉球王国内部,山南、山北两个势力为中山所灭,三山时代结束,琉球王国统一,但仍一直与大明朝保持着宗藩关系。
宣德五年,宣宗皇帝正式赐姓琉球统治者“尚”姓,在之前琉球人只有名,从此在这之后才有了姓。
琉球王国国王,全名就成了大明朝琉球王国中山王,位秩大明朝亲王。
之后琉球第一代尚氏王朝,进入第二代尚氏王朝,在成化七年时,尚圆以世子之身,向大明朝报了父丧,得证王位。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琉球王国依附着大明朝,进入黄金时代,商业高度发达,与福建、澎湖、高丽、东南亚和倭国频繁进行贸易。
但也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
琉球国蒙受巨大损失,海上贸易受到阻碍。
从嘉靖三十年,到嘉靖四十年,倭寇对琉球王国发起了侵略,占据了多座海岛,并隔绝了大明朝、琉球王国之间的联系。
在嘉靖四十年,胡宗宪统领东南军队,一战全歼海上倭寇,荡平倭祸后,只让人占据了被炮平的吐噶喇列岛,盯着北边的倭岛,防止倭寇再生,侵扰东南沿海。
尽管东南军队对琉球王国没有伤害,但小国的悲哀,在前面十年间,已在琉球王国内显现。
那十年里,琉球王国断粮断水,饿死、渴死者不计其数,要是倭寇再在群岛肆虐几年,琉球可能自己就先撑不住了。
所以,在恢复与大明朝联系后,琉球国当代中山王尚元,就对大明朝表达了恢复贸易的请求。
但那会圣上、朝廷在忙着给那些王公大族、潮商的走私船下套,没工夫搭理曾经的小老弟。
当王公大族、潮商的走私船横行无忌出现在大海上后,琉球王国顿时才明白何谓差距。
只要明朝货船下海,琉球王国的“万国津梁”之名,就会顷刻间荡然无存。
逐渐认清现实,又深感国小力微,不愿再遭受倭祸的琉球王国,第二尚氏王朝经过多轮王上国相寨社的磋商,向大明朝正式递交了国书和地舆图,请求内附。
不再是宗藩,而想成为一国,将全部国土,尽数划入大明朝疆土中。
琉球王国国书中,以子慕父为喻,极尽儿子之姿,但根据锦衣卫对琉球王国的了解,以及锦衣卫送到内阁的琉球王国中山王尚元和国相蔡锦的对话详情。
是蔡锦认为大明朝前所未有富裕了,劝说中山王尚元别在那穷乡僻壤当个狗屁国王了,去和大明朝成为一家子,吃香喝辣吧。
身在海岛,琉球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喝风喝不饱。
简而言之,琉球上下,不想再努力了,只想从海上搬到陆地,过衣暖食足的生活。
在六部新年计划送入玉熙宫时,内阁就对琉球王国请求内附的事,有了些争议。
次相高拱认为,那些海岛什么产出都没有,纳入大明朝疆土也是累赘,维持以前宗藩关系就好。
阁老陈以勤认为,蚊子再小,也多少是块肉,纳琉球王国进入疆域,能增加不少国土,那地方是穷,想展开建设很困难,那就不建设了,把琉球人迁到国内就好。
以后那些海岛,还可以当作流放之地,就和当初的岭南之地一样。
总有利用价值。
阁老胡宗宪这次与陈以勤有了不同的见解,大明朝人够多的了,日后饱暖之下,必然会新生不少人口,不需要其他人口,大明朝幅员虽然辽阔,但也半点不能施舍于他人。
想要维持宗藩关系,然后派出军队在琉球王国驻军,达成实控群岛的效果即可。
阁老李春芳认为,都好。
“甘草阁老”,名不虚传。
高拱、胡宗宪、陈以勤谁也说服不了谁,争执了好一会,仍然达不成统一意见。
这种远离本土且“碎小”的地域,请求内附,大明朝着实没有处理经验,张居正对三位阁臣的想法也给不出评判。
那就只有圣裁了。
……
玉熙宫。
直道的事,没有给高拱开口减少的机会,就见今儿在大殿里当值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黄锦拿来了圣旨。
而圣旨的内容,便是让工部选址、招民夫,修建一条长达两万里直道的事。
旨意降。
就没有了商议的机会。
高拱再是不满,也只能接下旨意,按时按需拨银子、拨物资。
直道的事,不需再议,张居正便从绣墩上站起,恭声道:“圣上,琉球中山王尚元请求王国内附我华夏,这是地舆图,请圣上决断。”
黄锦接过地舆图,转身走到了朱厚熜的面前,展开了图画。
琉球三府五州三十五郡图的分布,立刻呈现在朱厚熜面前。
北起奄美大岛,东到喜界岛,南止波照间岛,西界与那国岛。
六十四个有名称的岛屿,四百多个无名小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纳入我朝疆土吧。”
“请问圣上,日后当如何治理?”
“迁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