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不粘锅的粮
第三十一章 不粘锅的粮 (第2/2页)眼前赵贞吉的说的话反反复复,虽然听起来一直是站在胡宗宪的角度,装作替他着想。
实际把自己的利益藏在胡宗宪利益之后。
这种语言手段就远比眼下浙江郑泌昌和何茂才的手段高明多了。
他们二人是找理由直接把事都推给别人。
赵贞吉能一步步爬上去还得到胡宗宪宰辅之才的评价,靠的可不是侥幸,这人虽然圆滑,但是经事,为人处事从不做恶人。
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不从自己角度出发,从对方角度出发,找到一个能达成自己目的而且看起来是全心全意为对方好的角度,这样的手段才叫高明。
这跟公司领导的画饼还不一样,他不是以升职加薪单纯的吸引人忽悠人。
这种手段的关键在于,你给人考虑的都是切实的利益,都是那个人眼下实实在在面对的问题。
而公司领导忽悠你今天加班,明天升职,今天996,明天财务自由,这种话都是空中楼阁的画饼,动机都不是为人考虑,别人也得不到好处。
赵贞吉能将别人的切实利益考虑清楚,还能求同存异的把自己利益藏在对方利益身后,这种手段,不知道甩了郑泌昌和何茂才多少条街。
但是手段再多,也绕不开问题的本质。
眼下赵贞吉再怎么玩手段也都绕不过借粮的本质。
胡宗宪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撕破了跟赵贞吉的拉扯:“我胡宗宪不是出卖朋友的人。现在放下你我的交情,我现在要跟你说的是粮。我以总督的身份从你这里调。
你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
“胡部堂!”
赵贞吉不再叫胡宗宪的字,而是改了官称,
“你虽然管着两省,可没有内阁的廷寄,江苏没有给浙江调粮的义务。”
胡宗宪:“调军粮呢?”
赵贞吉一怔:“要打仗?”
胡宗宪:“我告诉你,我回来的路上,戚继光那儿已经有军报,那些倭寇的船正在浙江沿海一带聚集。你们总以为我在躲退,我躲得了改稻为桑,也躲得了抗倭的军国大事吗!”
到胡宗宪强行要粮的时候赵贞吉温情的面具也就撕下了
兵法上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胡宗宪抓得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赵贞吉扭捏这么久无非就是怕借粮给胡宗宪清流会怪罪起来失了自己的前程。
所以胡宗宪用调军粮之名解了赵贞吉又当又立的困境。
赵贞吉把自己的利益藏在为别人考虑的后边,而胡宗宪是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的前边,给别人解决后顾之忧后再达成自己的目标。
以调军粮的方式,不论是清流还是严党后边问责赵贞吉给胡宗宪调粮,赵贞吉都可以推到胡宗宪身上。
因为借粮对赵贞吉来讲是权利,借与不借他可以决定,而调军粮对赵贞吉来讲是义务,他没有选择。讲到这里,这里赵贞吉终于肯借粮了,胡宗宪也压不住病情倒下了。
胡宗宪虽然是严党,但是用真心为国。
他一个人扛着朝廷东南局势还要背负所有的责任,说低一点,像夹在中间做个儿媳妇。
说高一点,这是胡宗宪的伟大也是他的悲哀。
他伟大在努力的为满身疮痍的大明四处填补窟窿,为了大明的百姓生计考虑。
他悲哀在只能做个裱糊匠,没有大破大立的决心。
他依然是个普通人,有自己的感情,严嵩给他的知遇之恩,他报不了也放不下。
----
今日还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