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皇帝,哥罩你 > 第53章:大闹汴京

第53章:大闹汴京

第53章:大闹汴京 (第1/2页)

自晚晴离开杭州后,便一路飞奔,除了晚上睡觉毫无停歇,仅用十五天时间就赶到了汴京。这速度竟比一路拔毛的何清源快了五、六天,那月儿丫头年纪尚小,经不住这番奔波,一到汴京便累倒在床。
  
  幸亏带来的俩名伙计还算精干,在马步街附近的小巷中租了两间民房。也是为了生活起居方便,男女分开各有一间房,又找来了郎中。月儿也只是累着了,加上有些水土不服,喝了药,睡一晚就好了一些。她怕因为自己耽误了姐姐的正事,便硬撑着起床照料自己。
  
  晚晴见她生活还能自理了,尽管有些不放心,但也顾不了太多了。对她好言嘱咐一番,带着两名伙计就出门去了。
  
  这次她从杭州带来了许多特别印刷的报纸。这份报纸将杭州贪腐案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源源本本地写了出来。当然,这篇报告的重点不是批判贪官有多可恶,也不是为了宣扬成果有多喜人。重点是为了办成这案子,付出了多少辛劳与努力。
  
  文中把几个主要事件象说故事一般添油加醋的描述出来,说什么章知府明查;徐诚忻暗防;刘团练引兵待发;杜子骞一锤定音。连紫瑶姑娘也因为传递消息、协助徐诚忻成了有功之人。着重把那晚徐诚忻在依翠轩如何智斗三公子,救下紫瑶主仆的经过活灵活现地讲了一遍。
  
  章知府、杜子骞、刘团练还有冯虎这一干人自不必说,他们都是朝廷中的人,事成之后有嘉奖有升官。唯有民间义士徐诚忻却惹上了一身官司,然而,这官司又有些不明不白。她将经过说了一遍,故意留下诸多疑点,也不点破。只说那证人李方现已逃匿,但徐诚忻却不知何故正押往京城。
  
  为博取同情,文章的最后又言徐诚忻的结发妻子沈氏为求再见夫君一面,已独自来汴京。每日侍于刑部门口,甘为望夫石。而义妓紫瑶为了报恩,不辞辛苦,随徐千里奔波,一路服侍,实是令人感动。
  
  晚晴行文颇有章法,纵观全文,虽无怨言,读之让人生暗恨;虽无悲词,也由不得让人掩卷长叹。
  
  俩名伙计雇了些短工,将这份报纸在京城各处连发了两天。而晚晴自己果真如报纸上所说,每天立于刑部门口。她本以为最多等上二、三天相公也就到了。谁知那何大人为了捞银子,行程慢得很,一等就是六天。
  
  再说这京城的百姓,本来对杭州的贪腐案有所耳闻。现在街头巷尾的报纸一发,人人好奇,人人打听。仅两天时间,便传得满城风雨。又有好事者特意跑到刑部门口,一看果然站着一位女子。
  
  刑部里面的人也发现这几天门口老是站着一位女子,问她只说是等自家相公,也不多言,就随她去了。后来事情闹大了,才知道怎么回事,当时也没怎么在意。
  
  百姓们议论了二天,突然回过味来了:这中间的是非曲折耐人寻味啊!凭什么你们当官的个个都得了好处,人家一个老百姓帮了忙还惹上一身官司。这官司又是如此糊里糊涂,这中间必定有诈。
  
  第三天,各种传闻版本纷纷出台,有说好也有说坏的,但更多的人相信徐诚忻是被人设计了。一时间民怨纷纷,把矛头指向刑部,说你们刑部无凭无据,凭什么抓人家。何况他还是对朝廷有功的,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幕啊!
  
  老百姓的想像力是无限了,于是各种黑刑部的段子一个一个冒出来。虽说这些只是经不起推敲的谣言,却很能蛊惑人心,第一个跳起来的自然是士林中人。北宋时期言论相当自由,当朝为了鼓励进谏,从来都是不因言获罪。这一政策渐渐的使读书人染上一种习气:以直言犯上为荣。
  
  特别是国子监的学生,个个年轻气盛、刚直不阿,巴不得找个由头直言进谏一番,不管结果怎么样也是个大出风头的机会。徐诚忻这件事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一帮人商议一番,扬扬洒洒写了一篇几千字的宏文,联名上奏。
  
  文中开头大谈为君之道,帝王应该有三大道德,便是仁、明、武。仁是兴教化,修政治,养百姓,利万物;明是知道义,识安危,别忠愚,辨是非;武是以道为准,决断不疑,奸不能惑,佞不能移。三者兼备,国治民安。缺一则衰,缺二则危,三者俱缺,就要亡国了。
  
  然后又大谈如何御臣,谈完了又说治民、信民、爱民,从而得民心等等。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倒把太后、皇帝当小学生一般教导了一遍。把太后看得莫明其妙、郁闷不已,直看到最后,才明白原来京城里出了这么一档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