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质量堪忧的军校生
第三百四十九章 质量堪忧的军校生 (第1/2页)军校生的训练科目,在进入军校后会首先会进行入伍生阶段的军事养成教育,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军校生们的军人气质,按照训练大头兵的方法。
让学生们站队操练,进行军事化的管理,军事化的训练。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后,再讲正式的课程,张炜即将接受的这批学生,在战术课程上,着实是令人不敢恭维。
这批学生的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多,学习时间因为战事紧张被大大的缩短,各个科目学的时间更短。根据档案显示,这批十四期的毕业生大部分来自搬迁后的铜梁校区,其他的来自于各其他的区的分校。
人员组成上,大部分是应征报考的青年学生,还有一部分是政府机关单位推荐来的公务员,这些公务员也是年龄相当的政府工作人员,军校招生后,主动请求投军,算是一群热血青年。
他们理论上应该接受连排战术的教育,可这批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竟然是抄笔记和教官简单讲述的方式完成。
步兵的各项战术,野战筑城,行军纵列的组织,这些东西他们都学了,但学的时间太短,样样都学不精!武器装备的操作也是很可怜,步枪每个人就打过几十发。
重兵器操作只有迫击炮打过一次实弹,重机枪几乎完全没开过火其他时间都是在拿着武器摆弄。这档案越看下去,张炜越发的觉得不行,以这水平,教出来的军官拿什么打仗指挥?
再看看他们使用的教材,鱼龙混杂,有前清留下来的,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苏联教材和德国教材都有,十分的混乱。就这教育水平和受教育时间,不要说和日本军官比较,就是和张炜邱伟相比都差了一万八千里。
张炜和邱伟那个时候,学校的学制是三年,虽然教学质量也不是很高,但三年的时间,即便是靠填鸭式教育也能培养出一个比较合格的基层排级指挥军官了。
其实国军对军事教育本就不够重视,部队里有一种风气,一等人,混得好的军官去野战部队当指挥官,当部队长,那才叫气派!手下有钱有兵,有经济和经理权利,有钱有枪有票子。
二等人嘛,混得差点,去当参谋,参谋没啥指挥权力,包括参谋长也是,虽然带了长字,手里的权利仍旧不多,不过离部队长的位置也差的不远。
最烂的三等人,则是去军校当教官,军校的教官,都是在前两等混不下去的人才来当,部队中很多被解职的军官,最后也多打发去军校当教官。
军事教育明明是最应该被重视起来的事情,可却搞成了这个样子,国军内部的风气可见一斑。有这样的教官,怎么能教出合格的学生?
这些学生,将来都是要在部队里当排长,亲自到一线和日军拼杀的,是一线的战斗军官,就他们在军校的教育水平,勉强算是个士官教育。
张炜坚定的认为,叫他们上战场打仗,简直就是草菅人命。这种搞法会形成恶性循环以及一种资源浪费。
按照军校的招生要求,能够报考的必须是十八岁到二十四岁的青年,而且具有高中以上的学历,开战后,前线的军官伤亡惨重,战前培养的军官,在抗战的第一年,伤亡了一半以上,基层部队的指挥军官,被迫大量从行伍中提拔士兵,用有战斗经验的士兵来充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