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圣武三十六天罡
第696章:圣武三十六天罡 (第2/2页)孔颖达苦笑道:“卑职明白了。”
他知道杨侗就像不喜欢关陇贵族一样,憎恨一切士族和利益团体,想要彻底打碎他们,要是这些寒士今天针对的是某个利益集团,杨侗顶多只会诛灭起哄的那些人,但他们错就错在对大隋朝廷发难、对皇权发难。杨侗没有全部诛杀已经是天大的仁慈了。
杨侗笑了一笑,其实他知道‘官场派系’到了二十一世纪也避免不了,连各个城市都有各个地方的老乡会,他们自保之余,目的就是结合在一起,通过各种人脉关系谋取更多利益,但只要在律法之内行事,没有威胁到国家的稳定,也不会有人计较什么。所以派系彻底灭亡之说纯粹就是说说而已,除非没有人类的存在。
他说道:“好了,这件事翻篇了,我们不用再谈此事,这几天还有什么事情?”
“圣上,民间确实有一种自发形成的风声。”凌敬这时候说道,“微臣觉得不加以阻止的话,恐怕会给朝廷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何事?”
“圣上为了彰显立功将士荣耀,让各郡县宣扬诸多将军的功绩,然则问题就在这里产生了。”凌敬说道:“民间百姓倒是没什么,热闹过后就过了,一些闲人见得圣上将杜伏威将军晋升为谭国公,便拿他和李靖尚书,秦琼、罗士信、裴行俨等将作比较,最终得出一个结论:说秦大将军身经百战,参与了圣上主导的所有战争,独自统兵后,歼灭突厥二十万精锐,如今又灭了林士弘,当为大隋第一帅。”
“意思是说,朕应该着重封赏,以示区别?”杨侗笑问。
凌敬道:“正是如此。”
杨侗敲了敲桌子,“仔细一想,药师的功劳其实才是最最大,不过他这个幕后大功臣,都被诸将万丈光芒给压得暗淡无光。除开他之后,叔宝确实是最耀眼那个,民间不知药师之功,他们的论断确实没错,但朕如果单独拿叔宝出来,好像对他本人不是好事吧……”
众人纷纷点头。
如果秦琼真被推上军方第一人,就会成为箭靶子,以大家对他的了解,秦琼虽然武艺高强、忠心耿耿,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单打独斗,都是一流好手;但是在政治方面,秦琼真没什么出彩表现,要是把他推出去,肯定招架不住各种冷箭。
这也是杨侗担忧的所在。
在歼灭林士弘一仗之内,是秦琼窥得战机,联合裴仁基出兵,将林士弘主力歼灭于九江,是当之无愧的首功之将,他灭了为祸南方十余载的林士弘,于情于理都该大加封赏,但是秦琼如今已是国公了,爵位方面已经封无可封了,实职方面,他是左卫大将军也到顶了,让他入朝执掌某一部政务,对他来说,还不如当个小兵舒坦。至于武散官、武勋、虚职远不如实职和爵位耀眼,怎么升都不能让百姓心服。
杨侗靠在椅背上,揉着脑门道:“叔宝立下的功劳确实不小,朕也在武散官和武勋方面补充了。但是百姓们都觉得不够,难道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
“这肯定不行。”杨恭仁摇头道:“天下兵马大元帅权柄实在太重了,此职一旦设定,以后也会遵行,最重要的是此职导致军方出现严重失衡,无从制约。叔宝倒是无所谓;但继承此位者,未必就忠心耿耿。”
杨侗点了点头,秦之太尉、汉之大将军的权柄和‘天下兵马大元帅’一样,历朝历代鉴于该职太重,才慢慢的废除,如果大隋再设‘天下兵马大元帅’,完全是开历史倒车。
杜如晦说道:“左仆射言之极是,这个天下兵马大元帅万万不能设。而且百姓图的就只是一个热闹,他们希望看到的,不外乎是尊荣的秦大将军,至于秦大将军执掌多少兵马,其实并不关心。”
“臣赞成。”
这时,韦云起拱手道:“汉明帝刘庄追思他父亲光武帝的诸位功臣,就把二十八位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大将的画像放在南宫云台,后人称之为‘云台二十八将’,圣上不妨仿效汉明帝。”
“五虎上将?”杨侗几乎是脱口而出。
“看来圣上心中早有思量,这个名字确实不名,但臣觉得不够响亮。”杜如晦看了杨侗一眼,笑着说道:“而且我大隋王朝上将、名将着实不少,要是全部纳入进去,那跟现在没有任何区别,体现不出尊荣。”
“朕铸‘圣武三十六势’,赐予有功将臣,这辈子也只用‘圣武’这个年号,设立‘圣武三十六天罡’文武皆可入列。”杨侗眼中闪烁着一抹精光:“但是汉明帝的‘云台二十八将’,为了避嫌的缘故,凡是和皇室有亲的人都被他撇开了,比如说伏波将军马援立有大功,但因为女儿为明帝皇后,明帝避嫌未将其列入;还有光武帝表兄来歙,功劳也很大,最后也未被列入。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一种不公正的表现,既然民间在意此事,我们的‘圣武三十六天罡’干脆由民间百姓来评选好了,等民间从文武百官之中筛选出大致人选,朝廷再来决定。功勋不足者则不纳入,并将位子暂时空悬,待平定天下再把功劳大的将臣列入其中。”
众人深表赞同。
接着又再商议了一些具体细节,还有具体规划之后,这件事算是拟定下来,还需要在朝堂之上确认才会最终落实
眼下的首要任务是随着地盘猛增,重点是在官员任命之上,杨侗还是像以前那样,一律启用预备官员,这些在培训班的人足己将各地的架子给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