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英国和美国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英国和美国 (第2/2页)“再不济,我们在伊朗东南部的行动也会给华夏和德国人的谈判添堵吧?”在收到前线溃败的情报后。张伯伦曾经这样安慰自己。而实际上无论是德国还是华夏都没有对英国人的行动予以太多的关注,大家都忙着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呢。哪还有功夫管英国人什么事?英国佬来找事,直接打回去就好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德国人甚至没有在谈判桌上谈英国人的袭击事件,而华夏反而表示了这是英国人的个人行为和华夏绝对没关系。
与英国人的上蹿下跳和不理智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政府对于伊朗局势没有发表太多的看法。他们非常安静。就像伊朗事件和他们并不相关一样,按照美国和华夏的约定,美国驻伊朗军队开始大量通过中东和华夏撤离。装备被折换成美元然后由华夏接收,而人员则通过运输机和铁路、船舶返回美国。因为直到停战前,美国政府依然给华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说后勤运输和装备修理。华夏对美国还算客气,至少在外交上告知美国人华夏准备选择一个合适的时候结束伊朗战争,并且礼貌性的询问了美国人的意见。虽然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但是毕竟让美国人很有面子不是?
当然。沉默不代表没有作为,相反,美国在这个堪称雄才大略的罗斯福领导下正在通过伊朗战争的得失重新评估美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和军队状况。这次伊朗战争涵盖了包括海军、空军以及陆军全方面的对抗。这对于美国人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罗斯福是政治家,军事的事情交给将军们处理,它现在需要重新定位一下各大国的在协约国体系内的价值。
“华夏确实很强大,他们具备在中东和南亚阻挡德军西进的能力,而且他们的胃口极大。华夏很早就开始布局,他们试图在协约国内部搞一个小团体。一个以华夏为核心的团体,这一点在他们的这几年来的动作中就可以看出。首先他们在意大利战争中向意大利海军政府表明了十足的善意,而以第谷为首的意大利流亡政府高层对于华夏的善意予以了积极的回应。他们获得了意大利人的好感。”
“而在伊朗战争中华夏的流血和牺牲又让伊朗人感恩戴德,虽然伊朗失去南部地区不可避免,但是伊朗王室依然为华夏能够保住他们在伊朗北部的统治而感激涕零。我们先前和英国人制定的计划已经毫无意义,伊朗现政府无法推翻,我们想新建一个新政权进而将伊朗纳入到我们的实力范围中的计划失败了,更重要的是,伊朗的民间力量更倾向于华夏,这让我们预备计划中的颠覆行动面对重重困难。”没错,美国人同样有自己的小算盘,甚至于他们比英国人要求的还多!只不过罗斯福比张伯伦更聪明,他从来不把这些想法摆到桌面上,而且在知道是不可为的时候会主动退却,这种灵活机动的策略反而让美国人在外交上更加主动!不过好在徐杰对于美国人的防范心也是很重的。这次,美国人没成功!
“这些都不是重点,相对于伊朗和意大利,横跨亚欧大陆的俄国政府表现出来的亲华态度让我们更加担心,虽然欧洲的压路机已经随着1战的结束而从历史上彻底消失,在华夏和同盟国的军刀下,俄国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二流国家,但是只要条件允许,现在的俄国依然将成为一个超越奥匈和意大利,甚至是法国的强国,俄国对于未来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局势至关重要,而这个重要的国家此时更希望和华夏接近,而且在这场战争中俄国人已经站到了华夏一边,他们派遣了大量的部队并且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这是让我最不安的事情。”当罗斯福说出这番话后,旁边的记录员打算把这段话写上去,但是随后被罗斯福制止。“这种可能导致和华夏不愉快后果的话语还是停留在椭圆形办公室中吧,我不希望今天在座的诸位在外面说出这样的话。”
罗斯福很矛盾,一方面他十分清楚在未来的那场决战中协约国必须依赖华夏的力量来取得胜利,而另外一方面,为了让美国获得最大的战争红利以及让一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世界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他们必须压制华夏,明面上的手段自然要少,但是暗地里则可以用无所不用其极来形容。甚至于在另外一次会议中罗斯福曾向军界的大佬们询问:“如果没有华夏,我们能否战胜德国”这种问题。也曾经向自己的幕僚询问:“如果没有华夏,合众国将付出多大代价才能打败德国。”这些话语表现出来了罗斯福对于华夏的态度。
不过随后的事情让罗斯福有些想不到的是,在美*界和英*界进行一番探讨和研究之后,两*界高层认为在未来的对抗中美英法三国足够在欧洲遏制住对手的地面攻势,而空军和海军将占有一定优势。而这个结论让罗斯福感到即震惊又高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意味着从此之后,华夏在协约国内部中的地位会有所降低?虽然罗斯福对这个论断有些将信将疑,但是他还是示意军方可以按照这个论断制定一个计划,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英国人的推动下,这个计划居然成了2战初期美英法三国的军事方略!
感谢书友zhouyu1976、我想死你的打赏~~~,以及书友linar、路西法鲁、ahds、龙儿奥奇、上官挤骨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