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吴城鏊兵(一)
第四十一章 吴城鏊兵(一) (第2/2页)“全力突击!”眼见胜利在望的长野中佐适时的表现了他的“果敢”。
无独有偶,恰在此时,钓鱼钓了老半天的文颂远,也发出了出击的命令,这一下子两下里就凑到一快去了。
以日军一零一联队这两个大队合起来所拥有一千二三百人的战力,遇到中国军队的再强,本也应该是还能抵挡一阵的。更不用说斋藤中将把吴城唯二的两个战车中队剩下六辆战车,也配给了一零一联队当开路先峰了,这股力量怎么着也该顶上二个中队的战斗力吧!可坏就坏在中国军队太“狡猾”了。一打响,日军那六辆豆战车就被文颂远早布置下了战防跑一口气打掉了三辆。另外三辆在快速纵队的围攻下,也很快就被击毁了。在这场新一百师第一次装甲对装甲的作战中,坦克连的小伙子们打得很英勇。尤其是那辆八九式坦克,更是在日军战车丛中横冲直撞,单独摧毁了日军两辆战车。
日军的战车部队一垮,快速纵队的那些钢铁怪物立即马不停蹄的冲向的日军的步兵。在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的打击下,在野地里没有多摭拦的日军的步兵象被收割的麦子一样,一排排的倒下。日军待要反击,却发现自家根本就没有携带任何反坦武器,除了能用步兵炮打击一下中国军队的“装甲”车外,拿那些日本生产的却正在屠杀日本军人的坦克、战车一点法子都没有。
“第八、第九中队断后,其它部队撤退!”扒在地下的长野中佐高声下达着“开溜”的命令。
日军的战斗素质在这刻得到了“良好”的体现。整个部队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分成两股,各自执行了自己的任务。被留下来断后的那两个中队疯狂的射击着,尽一切努力的企图迟滞中国军队的脚步。日军主力则二话不说撒开丫子就闪,那情景若是程家骥在场铁定能让他回忆起曾看过了一场千人马拉松来。值得一担的是,长野中佐完全以个人能力抢到了领跑一职。
正在此时,吴城方向的近处响起了激烈的枪声,这枪声“激励”了一零一联队正在跑队官兵,让他们得更起劲了。日军官兵明白,这枪声是自家后续部队和中国军队的阻击部队交上火了,只要能与援兵会合,退回城里去这条小命,就算是暂时保住了。
文颂远并没有放过一零一联队的主力,在他的指挥下一排排炮弹。越过日军的断后部队砸在正在野地狂奔的长野所部的头上。被炮弹炸得伤亡惨重的日军连头也不敢回,继续向吴城方向逃去。
相对于主力的仓皇逃窜,日军责任殿后的那两个中队要硬气得多。面对中国军队的坦克的碾压日军战至最后一人,竟没让文颂远所部抓到一个“俘虏”。事后总结是快速纵队那些小伙子们太兴奋了,一个赛一个狠,不把鬼子都碾成肉泥决不停手,这才没有让日军有被俘的机会。要不然抓几个鬼子重伤员还是手到擒来的。
“旅座,刚才那些逃掉的日本人被洪胜他们截击一下,现已被吴城内出来的第二批日军接回去了。”
文颂远闻讯先很不甘心的吐了一口唾沫,方才命令道“知道了,让三六五团监视吴城方向,其它部队立刻向两侧散开。”
“要不是老子没工夫磨下去,这千把鬼子一个都逃不掉!”文颂远说的倒是实情,若是没有码头方向的日军制肘,让文颂远不敢久战,一零一联队的这个两大队早就灰飞烟灭了。
不过,既使这样,吴城日军挨的这一棒也不轻,长野所部能活着回城的不到一半,接应长野部的日军也有些损失,两下里凑一块,日军在这次“合击”中竟丢了六七百人。从这一刻起,斋藤中将指挥的吴城守军再也没出城门一步,斋藤中将是铁了心坐等真田少将打进城和他会和了。
之所以湖上、城里两股日军原定的合击计划会失败得如此的彻底,固然是有新一百师反击部队作战得力的因素在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真田所部的推进的脚步稍慢了一些。
其实这个问题的还是出在日方陆海军的配合上。按说军情十万火急,日军的海陆军之间就是矛盾再大,这会子也该同心协才是。事实上真田少将和有间大佐虽有些面和心不和,好在两人都还算是识大体,对下面也管束的较严,故而这一路行来日军海陆两军将士间虽不乏暗流汹涌,大面上倒也还过得去。可有些事情往往与人的主观意志无什么关系。说白了,这纯是因为日军海军和陆军两个军种彼此间缺乏信任的默契。为了保证炮击码头的效果,日军海军的舰只除了由良号外都是冲在船团的前面的。而日军陆军所乘的船只组成的船团大都一般船只,为了怕被中国军队炮火打击,躲在海军的几十舰艇后面倒也无可厚非。若是双方配合得好的话,完全是可以达到一边炮击一边上岸以节约时间的目的的。可真田所部并不是海军陆战队,他们没这个眼力劲,也不想在已方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去冒被自家海军炮火杀伤的风险,就这么着,白白耽误宝贵的一个小时时间。直到海军基本摧毁了码头两侧的所有有威胁的工事时,真田所部才开始登陆,这个时候文颂远那边都已经打响了。
“前进!”得知吴城方面的出击部队遭到惨败已撤回去城里后,已上岸的真田少将还是选择了按原计划向吴城方向突击。而日军海军的炮火则应真田的要求向前继续延伸。为了避免刚才那种情况再出现,真田少将还专门向有间大佐要了不少海军的炮兵观察员,与陆军一同前进,此举也算得上是亡羊补牢了。
月票落后太多了,大家帮忙顶顶。拜托大大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