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第356章 李二的骄傲。
卷四 第356章 李二的骄傲。 (第2/2页)如今的浇河郡跟他妈六国大封相似的,乱得一批。
“浇河郡如今汇集了十多万大军在作战,等到慕容伏允的平叛大军入场,大明又被拖进战场,到时候浇河郡就是一个万人坑。
就我们那两三千人手,是够谁喝一壶?
说句不该说的,就如今浇河郡的那些牧民之间的争斗都不是我们有能力插手的。
算了吧,实力不够咱就得认。”
李元景也无奈啊。
这大战一起浇河郡一定是一个绞肉机,哪怕他知道浇河郡如今是个机会,但凡他有个几万兵马,也想上去掺和一脚。
可他不是没有么?
或者说,他有充足的粮食,他也敢去掺和一下,学学之前的李承乾,用粮食邀买人心也是一条路。
可大唐封锁了粮食出境,他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这么干啊。
哪怕是偷偷的,一旦被李二发现了,这就是他未来的一个隐患。
他又不是李承乾,又不是大唐的太子,更不是李二的儿子,李二凭什么处处容忍他?
“那我们在河州集结是为了图谋天柱三部的地盘?”心腹问道。
李元景点了点头:“虽然说我们图谋不了浇河郡了,但是天柱三部的地盘我们还是可以动动心思的。
尤其是如今,慕容伏允的注意力一定被浇河郡牵制了,我们要是在此时图谋一下天柱三部的地盘,只要做得小心一些,倒是无虞。
而且,天柱王刚死没多久,慕容伏允收服天柱三部的时间也不长,对这一片,他的统治力还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加上慕容伏允这人昏庸无能,不满他的人颇多。
此番慕容孝隽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暗中图谋什么,这也正是我们的机会。
而且,他们能投降高明,那是因为什么?因为他是大唐的太子,与其说他们投降的是高明,还不如说他们投降的是大唐。
高明是大唐太子不假,但本王是大唐的王爷难道就是假的么?”
听李元景这么一说,心腹懂了。
李二的儿子是儿子,李渊的儿子难道就不是儿子了?
说到底,大家奔着的只是大唐的这个名罢了。
还有句话李元景没说,在关键时刻,他还能帮李承乾牵制一下慕容伏允,这也算卖李承乾一个人情,至于说有没有用,那就得看未来怎么发展了。
当然,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分析,姑且不论对不对,至少李元景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
大唐,长安。
房玄龄正在公廨中处理公务,突然有人来报。
“仆射,吐谷浑的消息。”
一听到是吐谷浑的消息,房玄龄顿时就来了兴趣,急忙说道:“快说。”
来人说道:“慕容孝隽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了,如今正在浇河郡大战定城王!”
听到这个消息,房玄龄愣了半晌,突然,他仰天长啸:“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到了这时候,他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
大笑着,房玄龄就走出了公廨,看看这冬日里难得一见的暖阳,心头的阴霾也在此刻早已消失得干干净净。
而这会儿,魏征也不知道从哪里走了出来,看他那满脸红光的笑意,想必这老家伙也收到了消息。
两人相视一笑,不用多言,径直朝着太极宫走了去。
不多时,越来越多的人跟了上来,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极为惬意的笑容。
他们中间,有些人早就预料到了今天,但却没人敢向外透露。
可以说,这段时间,可是憋得不行。
“魏公怎么看待此番慕容孝隽起兵?”长孙无忌不知道从哪里窜出来问了一句。
魏征回头看了看,笑道:“若是大唐将领,老夫当说一句乱臣贼子!可若是敌国将领,此番自然是明智之举!”
他说完,众人哈哈大笑。
“魏公所言极是!”有人附和道。
别看这是一幕大型双标现场,但这话可是有讲究的。
纵使问出这个问题的长孙无忌,也挑不出毛病。
“我们这位太子殿下,当真是好运气啊!”有士族的官员说道。
对此,诸如了解过大明王廷的魏征、萧瑀等人自是嗤之以鼻。
你还真以为是运气?
为了让慕容孝隽起兵,李承乾不知道做了多少准备,耗费了多少心思,但凡是成功,哪有多少偶然?
成功,都是必然的!
真要做到了那个份上,不成功才是偶然!
不过魏征几人也懒得和他辩驳。
自从李承乾西出长安之后,士族和李承乾的交锋就没讨过便宜。
不多时,众人来到太极殿。
“恭贺陛下。”房玄龄等人齐齐躬身。
李二自然也收到了消息,并且比他们都更早,闻言也是笑道:“不过运气使然,何来恭喜一说?”
“陛下,此番吐谷浑内乱,是不是……”长孙无忌话都没说完,李二就摆了摆手,道,“吐谷浑的事儿就不要提了,那边,自有高明解决。”
他知道长孙无忌的意思,此番吐谷浑内乱,的确是图谋吐谷浑的最佳时机。
可他也有着他的骄傲,别人不知道,他难道还不知道么?
吐谷浑早就被李承乾视为了囊中之物,而且他也图谋这么久了。
这时候他要是去摘了桃子,多多少少有些拾人牙慧的意思。
他想要开疆拓土,那一定是他自己一刀一枪去打出来的!
李承乾尚且如此,他和自己儿子相比,又岂能落了下成?
房玄龄等人也点了点头,对于这事儿,他们真不在意。
不管是大唐还是大明,不管是谁都没关系,毕竟肉烂在了同一口锅里。
只要还在这口锅里,谁吃不是吃?
“陛下,我们要不要再调遣军队进河、洮二州,毕竟吐谷浑内乱,极有可能将战火烧到我大唐边界。”萧禹说道。
李二笑了笑道:“无虞,这都是小事,你们要相信高明,这点儿小事,他能处理好的。
对了,说起来那慕容孝隽也是朕的儿女亲家,听说当初他嫁女儿的时候,陪嫁可不少,朕也没什么好送的,就送点儿粮食吧。”
送粮食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李二的态度。
(本章完)